第4课 奇思妙想
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:
1、通过学习创造思考的四个技巧,懂得要让自己成为有创意的人并不难。
2、能独立完成句子组合,并关注其他同学句子组合,从中受到启发。
过程与方法:
能迁移学法,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,有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。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
积极参与活动,充分开发学生潜能,乐于与同学分享创意成果,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能力,感受成功的乐趣,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。
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:通过学习活动懂得创造思考的四个技巧,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。
教学难点:写出更多的创意。
教学课时
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
(一)教师出示打油诗:
“创意无边,替代删减。想象飞扬,乐趣无限。”
师:同学们,你们知道这首打油诗的意思吗?是呀!需要创意,就要乐于思考,勤于想像,只要我们有奇思妙想,就能解决很多创新性问题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《奇思妙想》吧!
(二)教师板书课题。
二、新授
(一)活动之一:听奇思妙想小故事。
1、师: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?
2、学生交流汇报。
3、教师推学生书籍《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》。
(三)活动之二 说说写写组句子
1、教师出示图片。
(1)同学们,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?(学生交流回答)
(2)你能用“小、羊、上、山、吃、草”等字组成哪些句子?把它写在课本的第13页的横线上。
(3)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描写。
(4)小组交流写好的句子。
(5)小组代表汇报,全班交流,师生共同评议。
2、小组自导自演游戏。
(1)想象画面,动手绘画小组讨论:用哪些“字、词”组成句活动。
(2)各自说出句子。
(3)组内互相评议。
3、教师小结:通过刚才的活动,同学们主动积极的思考,都经历了创新的活动过程,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大家的创新思维能力,都有很大的收获。
(四)活动之三:创意无边界
1、同学们,有了创新就有发展,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学过创新十二法,遇到了问题,我们要从多角度,多方位进行思考,换一种思维方式,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2、想一想,填一填(各写三种,学生填后交流)
(1)替代法:“下雨了,忘带伞”可以用什么物品来替代?
(2)合并法:“什么物品加上轮子变成另一件物品?”
(3)删减法:“外套长袖减少某些部分,就会变成什么?”
(4)跳脱法:“笔除了写字、画画外,还可以用来做什么?
3、教师小结:由此可见,很多创新改进,都是有原来的基础上,因为有新的需要,人们进行思考后,进行了改进,就生产了别一种物品。
(四)活动之四:学法迁移,相象创意
1、师:请你运用以上所学的四个技巧,为“空塑料瓶“赋矛更多更多的创意,把你的想到的新点子写在课本第15页图片上。
(1)学生填写。
(2)抽出代表性作品,进行展示交流,师生进行评议。
2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有哪些物品可以激发你更多的想象和创意?请你填写在课本第15页的横线上。
三、活动评估
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,你有哪些收获?请你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个别评估和团体评估,在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笑脸上涂上颜色。